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扶贫新路 多措并举——辽源市西安区产业扶贫案例
时间:2020-02-04 文章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文章作者: 【 字体:  】 打印本页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现有3个贫困村,贫困村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的限制,加之种植结构单一,自然条件差,信息传递慢,农民增收路子窄,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主要特点是缺乏优质致富项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村集体及农户增收致富比较困难。为破解以上问题,灯塔镇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工作格局,变“输血”为“造血”,努力实现稳固脱贫,走出了一条偏远贫困村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一是聚焦政策引领,实施“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计划。

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灯塔镇党委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和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采取“一村一策”,实施“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方式,通过入股分红等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截止2018年末,共投入扶贫资金654.38万元,在3个贫困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8个,其中沐雨村与大房村长波种植合作社合作,种植防风和黄芪等中草药 500 亩;与元丰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建设6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打造集种养殖、观光、体验和农家乐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碾山村与辽源市柏林合作社合作,流转土地300亩土地打造蒲公英示范基地。产业扶贫每年为贫困户带来共计46余万元的收益。2017年,沐雨村集体收入达到24万元,实现了沐雨村摘帽,163人脱贫;2018年,实现了碾山村摘帽,38人脱贫。

二是聚焦资源整合,形成“立体化”帮扶格局。村委会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大棚,建成后以资产租赁方式将其租给龙头企业,在此过程中不仅吸纳贫困户土地流转或到基地就业,同时发展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分红和工资性收入。其中沐雨村与辽源市正旭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在沐雨村流转土地40亩,建设标准化大棚36栋,年培育木耳45万袋,村集体年收益可达到15万元以上,安置贫困户就业岗位40个,累计为沐雨村贫困户人均分红1487元。碾山村投入扶贫资金242.6万元,与吉林省东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15亩村集中地在二组主路西侧新建暖棚5栋。该示范基地建成后计划承租给东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每栋大棚2万元租金,碾山村每年能够收入10万元。

三是聚焦人才支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打好脱贫攻坚战,村干部是主力军,返乡创业人才是领头雁。一是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太和村支书投入500万元领办合作社,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养殖生猪,流转土地30亩,建设4栋高标准养殖厂房,打造景达牧业养殖基地,带动10户农民,年收入达200万元。古洞村支书组织200多名村民从事建筑业,年增收1000余万元。二是加强返乡创业人员队伍建设。组织召开农村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建立数据库,全面培养产业带头人。龙背村村民纪丽威打造“两只母鸡”品牌,采取“互联网+”模式,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金河村村民李怀军创办忆丰袜业,安置贫困户就业10余人。

 

 

                            信息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脱贫攻坚-扶贫范例》

 

相关附件: